正觉网
正觉网
基本佛法 类品述说·三十七道品 上座部佛教修学入门 您认识佛教吗 说吉话祥
主页/ 佛学基本知识/ 文章正文

南亭法师: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十一卷

导读:南亭法师: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十一卷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第十一卷 南亭老和尚 若见果实,当愿众生,获最胜法,证菩提道。 “果实”,实即果也,如言结实...
南亭法师: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十一卷

华严经 净行品 讲义 第十一卷

南亭老和尚

若见果实,当愿众生,获最胜法,证菩提道。

“果实”,实即果也,如言结实累累。或果中之子名实。华之不结果者甚少。行脚僧人在路上见到果树上结了很大的果实,如桃、梨、苹果,我们就应该联想到,我们出家为的什么呢?为的是“菩提道”。成佛谓之证涅槃,或成菩提道。涅槃,理也;菩提,智也。法相宗谓之所显得与所生得。佛经上有时谓成佛为得一切智慧,这皆是说法的方便。其实佛果必须含有理、智的两种成分。行脚僧的如此想法,同时“愿”一切“众生获最胜法,证菩提道”。以菩提道为世、出世法中最殊胜之法也。

若见大河,当愿众生,得预法流,入佛智海。

“大河”,河面宽阔,谓之大河。河水是流动性的,行脚僧遇大河时,应“当”发“愿”,愿一切“众生得预法流,入佛智海”。“法流”之“流”,类也。“智海”,佛之智慧如海,深广不可测量。我“愿”一切“众生”,皆入佛“法”之“流”而蹈如“海”之“佛智”。

若见陂泽,当愿众生,疾悟诸佛,一味之法。

“陂泽”,之“陂”,字典音碑,读皮。

班靡切,蓄水曰陂。泽,读宅,水草交错,名之为泽。“泽”者,言其润泽万物,以富民用也。陂泽,池沼之类。蓄水而不通河流,故能保持一味,喻佛所悟“一味之法”。此法无形无名,更不杂世、出世间与乎邪魔、外道,故曰“一味”。我“愿众生疾悟”之也。

若见池沼,当愿众生,语业满足,巧能演说。

“池沼”,疏曰:“穿地通水曰池。沼即池也。取其盈满,引法流故。亦可巧思穿凿,能有说故。”“取其盈满”以喻“语业满足,巧能演说”故。我们言语木讷,说话词不达义,不能倾动听众,我“愿”如“池沼”之水,使我“语业满足”,有“演说”的技“巧”。

若见汲井,当愿众生,具足辩才,演一切法。

“汲井”,以绳系木桶入井取水也。“辩才”,语言滔滔,辩析事理,如九地菩萨得法、义、辞、乐说四无碍辩。以四无碍辩“演一切法”。有如井水,取之不竭,使听者皆得满足。我愿与一切众生,如是!如是!

若见涌泉,当愿众生,方便增长,善根无尽。

“涌泉”,泉,水也。涌,由下而上之谓。譬如山间,山上有树木、有草莱、有石、有土,蓄水甚多。无水处,山石裂开,泉水即不断涌出,谓之涌泉。“善根”,善法的根苗。一瞻、一礼、一香、一花,礼佛、供佛,无一而不是善根。但是善根并不如此单纯,要生生世世,日日培植;以此“方便”,使得它如涌泉相似,不断增长,那对成佛才有希望。

若见桥道,当愿众生,广度一切,犹如桥梁。

行脚僧在走路时,“若见桥道”,随时发愿,“愿”一切“众生”出家修行。修行有得,就能如“桥梁”相似、横亘在两岸之间,度人无算。桥道即桥梁也。

若见流水,当愿众生,得善意欲,洗除惑垢。

地球是圆的,随处皆有高低,所以江河之水,必有流动。流动之水,曰流水,亦名逝水。如孔子在汶上,曰:“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。”1行脚僧“见”到“流水”,应该发愿,“愿”一切“众生得善意欲,洗除惑垢”。“意欲”,意识心上的欲望也。此一欲望,如希望深得佛法,则是善意欲。善意欲则能“洗除”心上的“惑”障“垢”染。

见修园圃,当愿众生,五欲圃中,耘除爱草。

“爱草”,爱是贪、嗔、痴、爱的爱。贪、嗔、痴,固然是三毒,而“爱”的根苗,植在我们心中,是根深蒂固的,尤以男女情欲之爱,最为炽盛,是生死的泉源、涅槃的障碍。《圆觉经》上说:“一切众生皆以淫欲而正性命。”2足见爱之为害,亦大矣哉!然则父母之爱、夫妻之爱、兄弟、子女之爱、国家之爱、民族之爱,这许多爱,在出家人心目中又如何处理呢?我说,出家人固然没有夫妻、子女之爱,于父母、兄弟、师长,则易之以敬;于其他的爱,则易之以悲。悲能拔一切之苦也。出家人行路,看到人家整治“园圃”,拔除蔓草,随即就反省:我们的修行,不也和这一样吗?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之五欲,是我们心圃中的草。我们一定要将这五欲爱草,连根拔去,不使它滋长。草是譬喻。耘亦除也〈待续〉。

【注】

出自《论语》〈子罕篇〉第九。

出自《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》卷一:“善男子,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。若诸世界一切种性,卵生、胎生、湿生、化生,皆因淫欲而正性命。”